衡量高级运营与初级运营,除了工作年限这个明显的指标外,是否有良好的工作习惯也是区分高级运营和初级运营的标准。
有些运营同学工作一两年就晋升到管理岗,有些工作四五年,依然在做基础的工作,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,和是否有良好的习惯有一定关系。
我接触了一些优秀的运营后发现,他们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良好的工作习惯,以下是我根据他们的习惯汇总出来的七个小故事,希望大家能够有所领悟,并引以为鉴,使自己养成一些好的习惯,这样在运营的工作上就能够做到游刃有余,无往而不利。
01 自主学习,才能够抓住未来
小A是新媒体专员,负责App的软性推广,平时除了写文章,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最新的爆款事件,比如谢谢你爱我;深夜,男同事问我睡了没;427cm的长图广告等等。
但凡是朋友圈火起来的事件,小A都会格外留意,不仅把事件记录下来,还会分析事件火爆的原因,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分析,来看清事情的本质。
最近苹果8的快闪广告亮瞎了很多观众的眼睛,小A发现这是一个新的、不错的广告展现形式,在无师自通的情况下,借助某平台,愣是自己纯手工做了一个宣传自家App的快闪视频,推广出去后,反馈声是一片叫好,老板看到后说:加鸡腿!
乐于学习是一个运营能否成长进步的首要条件。就像我在招人时,看重的第一点是有上进心,有上进心的人会自主学习,不断的提升自己。我们作为运营,基本上都是互联网公司,而这个行业一直是走在其他行业前列的,最大的特点是时刻在变。
就像小A之前把微博、微信玩转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工作了,但是后来有了短视频,现在又有了知识付费,鬼知道明天又会出来什么新玩意。如果跟不上变化,很容易被淘汰掉,而无一例外的是,一个新的事物出来,小A都逼迫自己去掌握新的知识,只有自主学习,不断的掌握新的知识,才能跟的上时代的步伐,将工作玩转与手掌之中。
02 主动思考,才能够升职加薪
小B有些内敛,平时不太喜欢出风头,在公司群很少见到小B发言,就是这样一个内敛、不喑世事的人,职务和薪资仿佛坐上了火箭一样,蹭蹭的往上飞。
了解后发现,虽然公司群里不怎么见到小B发言,但是在运营群或者产品群里面,经常看到小B反馈的问题以及一些天马行空的点子。比如XX家上了一个活动效果不错,我们的产品属性接近,做一个类似的活动,也应该会有效果,这是我的方案,大家看下有什么问题。
在大家眼里,小B仿佛是一个脑洞大王,有永远取之不尽的好点子。老板是看在眼里,喜在心里,有几次数据的暴涨,就是小B的建议带来的。反正公司的每次的调薪名单里都有小B,这可能是运气吧。
主动思考的人不囿于既有工作范围,当工作做到90分时,会想办法做到100分,真的做到100分时,又会去想做到120分,总之无上限。运营工作是个持续优化,不断改进的过程,没有一个满分的界定。
就像我的公众号,为了做到120分,还加入了职场咨询模块,妥妥的加20分。主动思考的人不会见好就收,而是不断的突破自己,当突破的那一刻发生的时候,伴随而来的就是升职与加薪了。
03 勤于计划,才能够提升工作效率
小C是个犀利姐,做事雷厉风行,经常熬夜加班,人送外号,拼命C姐。曾经有员工算过,按照有效产出计算,C姐一人的工作量几乎等于三个同样岗位的人,难怪老板会给她高工资,划算哇。
但是,又有个问题难住了大家,同样熬夜加班,能做出3倍工作于常人的也只有C姐了,为什么呢?答案就藏在C姐的电脑里,她有两个重要文件夹,名字分别是“方案”和“计划”,我们看到C姐熬夜加班,要么是做方案,要么是做计划。
一旦计划制定完成,并且领导审批通过,C姐就会交给底下的人去执行,然后跟进项目进展,很多人都怕C姐安排工作,因为手上的工作还没做完,就有了新的任务分配过来,还好因为计划周全,真正执行起来的时候,按部就班,加班加点的完成即可,返工的几率很低。
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,应用到运营工作中去,也是同样的道理,因为有了详细的计划,底下的人或者自己去执行的时候,就不必思考太多,抢时间完成工作就可以了。
若没有计划,边做边看,遇到卡顿的地方,随便开个小会,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耽误进去了,一天完不成,只能拖到第二天,原本三四天完成的工作,真正跑下来可能要两周甚至更久。所以,勤于计划,提升了工作效率,在有限的时间将产出最大化,运营的价值也最大化了。
04 走心做事,才能够带来有效产出
小D负责手游的推广,他的工作一大块是在创意的制作上,文案和样式全由小D来负责产出,在小D负责这块工作期间,他们在投放广告时,单个用户获取成本总是高于同行,排查下来是因为广告素材的点击率太低,导致成本过高。
小D也经常去找老板哭诉,用户不点击,我有什么办法呀!看在小D是老员工的份上,老板也不好说什么,只能说在试试,多做一些样式,然而就是不见起色。恰好,小D因为个人原因要休假一段时间,老板不得已就招了一个新人来,就叫小S吧。
小S接手后,用了一周时间把产品的每个细节体验一遍;后来还做了用户调研,分析了用户喜好;在然后做了竞品分析后,总结出了自家产品的优劣势;随后列出了几条文案,说我们来试试吧!结果,点击率从0.5%提升到了1.5%,后来一直稳定在1%以上。老板说:原来走心的文案,才是有效的文案。
同样一份工作,两个人都按时按量的完成了,一个走心了,得到了100分,一个没上心,得了50分。从工作完成率来看,两人都完成了,但是从有效产出看,相差了一倍。也就是为什么,大家每天工作都是8个小时,有的人业绩很突出,有的人看上去很忙,就是没业绩,原因就在这里,没有走心做事。
05 善于总结,才能够螺旋上升
小E有个习惯,但凡完成一项工作总会输出一份总结报告来,大到产品上线,小到一个广告图设计。这其实没什么,关键是每次报告输出来后,都会拉上大家一起去开会,很多与之无关的群众也被拉过去了,又不好拒绝。
会上,小E会向大家征求优化建议,比如付费率没有达到活动预期,小E先发动大家一起想策略,随后抛出自己的想法与大家碰撞。基本上每次会结束,小E都会有份新的、优化过的方案出来。
头几个月大家并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厉害之处,几个月后,大家惊奇的发现,小E做的项目效果会出奇的好,不管是拉新的数据、付费的数据、转发的数据都比别人的好很多。
专门组队找小E请教经验去,小E一脸懵圈:我哪有什么经验呀,我就是不断的总结优化罢了。
总结发挥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,若单单只对过往工作进行分析,那不叫总结,而叫结论。有效的总结,还包含发现的问题和优化建议,对接下来的工作有参考价值。
善于总结的人,逻辑能力得到了锻炼,对全局的把握也更加游刃有余,最重要的是有了开启答案之门的钥匙。
06 扬长避短,才能够个人价值最大化
小F戴个眼睛,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。刚开始接触手游时,负责用户运营,也做过一些活动,业绩平平,总是找不到感觉的样子。
在每月提交的月报时,领导发现小F做的报表特别漂亮,思路清晰、数据详实,尤其是数据分析那块有种挖地三尺的感觉。于是领导决定让小F负责数据分析的工作,对用户的登录行为、购买行为、资源消耗等等做分析,然后提出优化建议。结果,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
小F的第一次分析,就把一直隐藏,没有被发现的,影响留存的原因找了出来。优化后,提升了5个百分点,后来的一年多的时间,小F深扎数据分析这块,配的数值总是恰到好处,用户的付费都在预期之中。
在新的项目中,小F负责整体的数据策划,实现了个人的价值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块,有的人擅长交际,做了商务;有的人脑洞很大,做了创意;有的人对数据敏感,就做了数据分析等等,我们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,知道自己的短处,做与自己长处相关的工作,避免不擅长的工作,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掌声,自信提升的同时,业绩更上一层楼,完美的打造了一个正向循环。
07 注重团队配合,才能够走的更远
小G刚刚提升为主管不久,依然保持了凡事亲力亲为的习惯,每天忙不迭的处理各种事情,有的时候底下的人没事做,小G还忙到飞起。半年时间过去了,小G带的团队在业绩上,并没有大的提升,反倒是觉得比之前更累了。
后来,领导把小G叫到办公室,说:独行快,众行远!你一个人能力再强,毕竟体力是有限的,只有团队的战斗力才是无穷的。小G似乎明白了点,在接下来的工作中,不再事必躬亲,而是将工作按照模块安排到个人,放权给到底下的人。
渐渐的,下面的人像泉水一样流动了起来,小G似乎也没有之前那么忙了,有了更多时间从更高的角度来看问题。部门的业绩,有了提升,几乎每个月都有25%以上的增长。
产品是一个协作配合的产物,离了任何一块都做不起来,比如缺了技术,缺了策划,缺了运营,对产品来讲都是致命的。作为运营,不仅仅要做好运营部门内部的配合工作,还要与其他部门保持密切的配合。记住:一个人虽然走的很快,但是一个团队才能走的更远。
总结
以上7个习惯,养成了任何一个或者多个,对我们运营的未来都会有所帮助,大家都知道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持续不断的强化某个行为才能养成的,若某天忘记该怎么做了,可以回头来继续看看这篇文章,以此为样板,加油吧!同学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