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助

策划优秀的运营活动离不开这几点方案!

2020-03-11 08:39 运营文档

传播学的底层是心理学,只有摸透了目标用户的群体心理、与情绪流动才有可能策划出引发大众集体高潮的营销案子。

可以说一个优秀的营销案 集 天时、地利、人和 缺一不可。当然扯这个太“虚”,Allen觉得说白了,就是三点:引爆点、传播节点、传播形式。

  • 引爆点:也就是“内容”,内容是盛载营销事件的“物理条件”,同时,内容本身它要满足、契合目标用户哪些看得见、或看不见的“本质需求”,这些“需求”使得这个事件与目标用户形成某种“利益关系上的捆绑”,目标用户才有可能为你去做自发的扩散、传播或者买单。(因为本质上来讲,每个人都只会关心哪些自己“相关”的事)
  • 传播节点:“内容”是引爆点、传播节点就是把这件事对外扩散的“喇叭”,所谓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再有传播力的案子,如果缺乏足够的“曝光临界线”,也传播不起来。传播节点可以是大V、报刊、电视等等,当然针对具体案子,要选择那些有效、合适的传播节点需要策划方“因地制宜”去考量。
  • 传播形式:也就是传播路径,梳理清楚传播的路径,才能有效地把营销事件更“无损”顺利地传播出去。比如一条完整的营销传播路径:社交媒体(内容出口)——门户网站(扩散)——传统媒体(下沉)——社交发酵(反哺社媒)

上面Allen讲明白了一个现象级的营销案例所需要三大要素:引爆点、传播节点、传播形式。

所以接下来Allen分析一下要打造出一个有”引爆点”的内容,有哪些可以通用、遵循的法则。(pS:因为传播节点、传播形式要根据不同的案子、满足不同的目地去针对性调整,没有一个相对固定”版式”,所以Allen在这里不展开细讲。)

一个具备引爆点的“内容”必定是能击中核心用户的某种”需求”的,它可以是:欲望幻想、自我优越、情感需求、理性分享、价值观原则等等,如果把他们归归类,Allen认为无非是满足了普罗大众的三大类需求:本我需求、自我需求和超我需求。

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,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了三个小人,本我小人、自我小人和超我小人,不同性质的外界刺激会引起它们不同程度的反应。这三个小人的存在,意味着在策划每一次营销事件之前,你都必须弄清楚你要驯服目标人群身体里的哪个小人,并且知晓它们的特点和软肋。

本我

通过满足目标用户的本我需求而达成自身目的,是企业最惯用的一种营销手法。本我需求只需要满足用户主观上的感观愉悦就可以了。比如性爱、贪食、美丽、说走就走的旅行,甚至个性化阅读都是在遵循本我的需求。谨记一点:本我的原则是追求自我的愉悦、即时的满足。

击中用户的本我需求并不需要过于去追求逻辑,因为本我需求的满足点在于:唤起用户的感性的右脑,而不是去讲道理讲逻辑,不用理性地去分析与说服,直接去展示,去诱惑,去巧舌如簧地描述体验即可。

1.形象化展示

唯美的广告画面,漂亮的女主角,一头乌黑的秀发配上“潘婷相信,每一个你都是最独特的自己,拥有无限的美丽潜能。”你本我的小人是不是已经开始幻想用上这个品牌的洗发水之后,你糟糕的头发也慢慢地变得如广告般丝绸般柔滑了?

形象化展示是广告里击打用户本我需求最常用的一招,它无需告诉用户,产品里有那些健康原料,配方成人多么高级。冰冷的数据化分析不适用于这里。它只需要通过影响用户最底层最直接的感观,说服他们的本我小人就能奏效。

2.体验营销

“猫眼电影,新用户第一次注册购买电影票只要一毛钱!”

这是最常见免费体验营销,让用户亲自参与进去,直接刺激用户,让用户的本我小人欲罢不能、奔相告知。

3.制造冲突

制造冲突可以很容易地刺激到用户的主观感受,这样的内容具备天然的“病毒因素”。
典型的如:

“只要心里有沙,哪里不是马尔代夫。”

自我

自我需求恰恰与本我需求相反,它的消费场景偏理性,同时消费金额可能更大,频次更低,消费决策过程更长久,因此并不是单纯的刺激用户的”本我小人”就可以的。在这些品类里,Allen认为只有通过影响、引导用户理性思考、判断能力,按照现实原则和逻辑、常识来行事的自我小人,才可达到期待的效果。

满足用户自我需求的原则是紧扣现实,理性地、切身处地地帮助他们分析现状,通过逻辑、和论据去说服他们,获得他们理性的信任之后再慢慢引导他们进行“信任变现”消费。

典型的例子如途锐TOUAREG 的广告:

“极速225公里/小时,0-100公 里加速8.1秒,只让尾灯作为别人的谈资。”

要知道,在汽车市场里,目标用户主要是男生、普遍理性,而汽车产品又是大宗商品,所以消费决策的必定是身体里的自我小人,它关注的性能,而不简单体验。

超我

“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!”
“除了相片,什么都不要带走;除了脚印,什么都不要留下。 ”

以上的公益广告,都是通过击打人们的超我小人,劝说人们按照一定原则行事,让人感受到良心、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,获得某种自我赞扬。

除了公益广告,很多顶级大牌产品也偏好营造“超我”小人,达到“深入我心”的目的。

如钻石:“钻石恒久远,一颗永留存”
如名贵手表——百达翡丽:“没人能拥有百达翡丽,只不过为下一代保管而已”

钻石产品不去强调它的珍稀,却去升华它的象征意义:永久;百达翡丽不去刻意显赫它的名贵,却从侧面畅谈人们对这个品牌的“态度”,其实这些营销案例的背后,击打的都是人身体里的超我小人,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指向一个人人追求的“美好向往”,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指引。

当然,除了奢侈品,一些同质化较为严重的中低端产品也试图通过满足用户的超我,来达到增加知名度的目的。比如小米手机最初的定位是”为发烧而生”,就是给予手机发烧友群体身份认同,让购买者在购买手机的同时买到”发烧友”的身份,它象征着更懂硬件和超前的观念。以贩卖情怀而生的锤子手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结语

当然,在有些产品上,你有时会看到既有专门针对用户本我小人的提炼,也有同时兼顾超我小人的提炼,本质这三者并不冲突,只是你必须清楚你要驯服的目标人群身体里,哪个小人是占据这类产品消费决策的核心。


相关推荐

QQ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