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小程序之初便开发应用了,现在小程序的开发也越来越成熟了,完善了很多的API、组件、架构等,社区也由原来的零星点点到现在的不大不小,但也算是有了,期间也诞生了很多的开发框架,越来越多的三方辅助库,我也捣鼓出很多。比较有名的算是 wepy 和 labrador , wepy是 vue 风格的小程序开发框架, labrador 则比较亲和 React ,各有千秋,也各有深坑,而labrador 作者目前已经停止更新了 TnT,作为React深度使用者的我来说是忧伤的,于是我捣鼓出 wn-cli 来用类 React 快速开发微信小程序,然而在这个过程中,想了很多,为什么需要开发框架呢?小程序本身在一开始就强调框架,且现在做的也不差,后来总结了下,无非是不熟悉小程序这套框架,但学习新的中间框架去开发小程序,这不是更加加大了熟悉成本吗?且出了问题增加了处理的代价。
于是,我重新思考了下,最佳的微信小程序开发实践应该是无痛的,且舒服的,无痛的是指在小程序的飞速发展变更中,我们不用重复的浪费学习第三方框架和原生框架。舒服的是指,我们能用上我们熟悉的流行工程流,如:less 预编译、async/await 异步请求,redux数据管理等。
以上,便是这个 repo 的意义与原因。
[x] 优化小程序 API
[x] 接入 Redux 管理页面数据流
[x] 样式书写采用 less 预编译
[x] wxs 管理工具库
[x] 按需加载,子页面分包(除却 tab 页面的其他页面)
[x] 资源自动化管理
由于微信的API中异步接口都是有三个回调函数的,分别是 success , fail , complete,执行时机同字面上意思( complete 一定会在接口的最后执行)。于是 结合 Promise ,简单的描述如下:(以下为简版,具体的可以看源码)
原生微信小程序API:
wx.request({ // ... 其他一些配置项 success: () => {}, fail: () => {}, complete: () => {} });
添加 Promise 后:
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wx.request({ // ... 其他一些配置项 success: resolve, fail: reject, complete: resolve, // 这里暂取 resolve 来解决 }); });
Promise 化后,使用起来就简单了:
wx.request({ /* ...一些配置项 */}).then(res => { console.log(res) }, err => { console.error(err) })
结合下面的 async/await 就可以更加方便的书写同步代码
yarn add babel-core
yarn add babel-preset-env
{ "presets": [ "env" ] }
// install yarn add gulp-babel const babel = require('gulp-babel'); // ... .pipe(babel()) // ...
以上,便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中使用 async/await 了。
为什么选择 less ,因为简单方便,前端编译,轻量级。
注意:由于小程序本身的限制,在书写样式的时候,不要使用 less 的嵌套功能!
// ... .pipe(addLessImport({ themePath: path.join(__dirname, './src/theme/index.less'), commomPath: path.join(__dirname, './src/app.less'), })) // ...
// ... .pipe(less({ paths: [path.join(__dirname, './src/theme')] })) // ...
// ... .pipe(rename((path) => { path.extname = '.wxss'; })) // ...
gulp.src('src/theme/config.less', { allowEmpty: true }) .pipe(file('config.less', `@cdn: ~'${config.cdn}';`)) .pipe(changed('src/theme')) .pipe(gulp.dest('src/theme'))
page { background-image: url('@{cdn}/index-bg.png'); background-attachment: fixed; }